文学科注入了活力。最后,报告人对优化策略进行了思考与讨论,并提出了四点建议:一是保持内核框架稳定,坚守专业价值;二是主动适应外部环境,创新学科交叉;三是对接人力资源市场,助力学生发展;四是科学定位不同主体的责任,推进综合性优化
第二位报告人为2020级博士生宋建飞,报告题目为《规制抑或情怀——医院教学中教师角色及影响因素研究》。报告人以临床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例展开分析。首先,他立足于实践教学、医院教学、实践教师三方面的文献梳理,通过分析临床实践教师具有医疗工作者和教师的兼职属性,指出教师存在角色冲突。其次,他借助“角色理论”,通过扎实的质性研究,探索了组织角色压力现象背后所遵循的逻辑涵义和原因。宋建飞博士由此从教师、医务工作者、学生、政策、考评机制等不同视角,总结了目前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所面临的种种障碍。基于此,报告人提出了四点建议:一是制度上明确实践教师的角色定义,二是制定药学实践教师发展计划,三是探索专兼结合的临床实践教师聘任制度,四是构建临床实践教师与医疗团队的科研合作模式。
03《学习环境与初中生非认知能力:基于PISA2018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》
接下来,汪雅霜副教授作了题为《学习环境与初中生非认知能力:基于PISA2018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》的报告。首先,汪老师针对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堪忧的状况,从基础教育的锦标赛化和内卷化现象出发,指出研究学习环境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影响的重要性。因此,他基于PISA2018中国学生调查数据,借助社会认知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,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,探究了学习环境的竞争度和合作度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,以及班级规模在其中的调节效应。结合研究得到的四点结论,汪老师提出针对性建议:学校改革完善教师评价制度,将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纳入教师评价体系;积极开展学生学习环境感知调查,建立学习环境监控常态化机制;教师营造合作为主兼顾竞争学习环境,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。最后,汪老师还分享了论文的几十稿修改经历和外审参考意见,为大家提供了写作和投稿的宝贵经验。
报告引发了热烈讨论。点评环节,汪霞教授、刘霄博士就两位博士生的报告发表了各自的感悟、探讨和未来提升建议,为两位博士生提供了改进思路。
在提问环节,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就研究方法、研究过程等方面,踊跃地向主讲人提出自己的问题,主讲人也根据自身写作历程和实践经验做出了积极回应,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。
报告结束,老师和同学们都表示收获满满。承续百年学府“学术校庆”传统,立志“爱满天下”做终身教育人,在南京大学迎来120周年华诞之际,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场思想盛宴!